告別之後,悲傷仍在:逝者已去的失落與療癒

林昀歆 實習心理師

四月的風,帶著些微潮濕,也透著溫柔。
隨著清明節過去,枝芽更加繁盛,萬物仿佛迎來新的氣象。

然而有些思念,不會隨節氣推移而遠去。
只是靜靜地,留在心裡的某個角落。

悲傷沒有時間表

在心理諮商裡,我們常說:「悲傷沒有時間表。」

他不會因為春夏來臨而自然消退,也不會在某個節日後劃下休止符。
他像是一條河,可能在某些日子平靜無波,但也可能因為一張舊照片、一句熟悉話語,在不經意之間再度波瀾。

悲傷,是愛的證明

有些人會問:「是不是我還沒放下?是不是我太軟弱了?」
但其實,會悲傷,是因為曾經深愛。會懷念,是因為有過真實而美好的連結。這樣的悲傷並不是錯誤,也不是病,而是我們與摯愛之人連結的痕跡,它證明我們曾經真切地活過,也真切地愛過。

溫柔地陪伴自己的悲傷

我們可以嘗試用一些溫柔的方式,與逝者在記憶中重新相遇,讓心裡的情感多一點流動,少一些壓抑:

  1. 寫一封信給已逝的人,說說你最近的生活,也說說你有多想念他們;
  2. 種一株花或樹,作為某種生命的延續與陪伴;
  3. 與信任的朋友談談你的思念,讓語言成為情感的出口;
  4. 允許自己流淚哭泣,也允許自己微笑回憶。

在思念中,慢慢走下去

每一份悲傷,都是獨一無二的旅程。
當你準備好了,請慢慢地走,不急於放下,也不勉強自己遺忘。
願這個春末初夏,當你偶然抬頭望向綠意濃密的枝葉時,也能在心裡感受到一絲柔軟的力量。

請記得:你仍然活著,而活著,本身就是對逝者最深情的回應。

相關文章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