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職壓力下的自我疼惜——不只是父母,也是自己

林昀歆 實習心理師

  照顧孩子的你,日復一日地忙碌,分秒計算的生活,每一件小事都像一顆積木,層層疊在你肩膀上。大家總是先想到孩子的健康和需求,很少人停下來問一句:「那你呢?你還好嗎?」

親職角色的多重壓力

  你希望孩子好好長大、希望自己是個可靠的大人,所以努力回應孩子的情緒、安排生活的細節、處理每一場突如其來的情緒風暴,甚至還要顧好家裡的秩序、工作上的責任⋯⋯,每天一睜開眼,就自動切換到照顧者的身分,沒有暫停鍵,也沒有退出鍵。

自責,常常悄悄跟在壓力後面

  很多父母在壓力底下,會不自覺地開始質疑自己:「是不是我太沒耐心了?」「是不是我不夠會教?」「為什麼別人好像做得到,我卻不行?」但親愛的,這真的不是你的錯,不是你沒有能力、也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這個角色實在不容易。

讓我們一起練習「自我疼惜」

  自我疼惜,並不是放棄,而是允許自己當一個「會累、會有情緒、會需要休息」的人。在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,給自己一點理解、一點餘地,可能是一杯熱茶、一段深呼吸、五分鐘的安靜,也可能是一句輕聲對自己的鼓勵:「我已經做得很好了。」

尋求幫助不是脆弱,而是一種勇氣

  有時候,自我疼惜也可以是:當你真的覺得太累、太撐了,願意接納自己「需要幫忙」,可能是請親友協助照顧一下孩子,可能是和另一半討論分工,也可能是走進諮商室,為自己留一個安全的空間,好好梳理那些堆積許久的情緒。

  請記得,你不是只是誰的媽媽、誰的爸爸,你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人,願你也能把那份給孩子的溫柔,留一點給自己❤️

相關文章

返回頂端